叫人感到意料之外,上汽大众Q1销售量下滑了。上汽集团最新官方数据显示,2025年首季,上汽大众累计销售量同比下滑8.03%。
作为上汽集团合资板块的“顶梁柱”,这一数据好像与集团整体一季度销售量增长13.3%、新能源车同比大涨30%的亮眼表现形成鲜明反差。
上汽大众
上汽大众Q1销售量下滑超8%,月底销售量呈现出“前低后稳”趋势
依据上汽集团最新产销快报,上汽大众一季度累计销售量22.8万辆。相比去年同期,上汽大家的销售量下滑8.03%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其3月单月销售量达9.1万辆,同比增长3.9%,且2月、3月销售量均与去年同期持平。
这种“前低后稳”的走势,在一定量上,折射出上汽大众在年初市场需要波动中的相对较为强势的调整能力。
不过,横向对比集团内自主品牌的表现——上汽乘用车一季度国内销售量同比疯涨58.7%,新能源车占比持续攀升——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虽然表现很好,但整体上依旧愈加依靠燃油车。
上汽集团3月产销快报
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场承压与新能源汽车转型重压,成销售量下滑主要原因?
上汽大家的销售量下滑,应该是多方面原因导致。其中,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场承压与新能源转型的双重重压。
公开数据显示,2024年,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40%。其中,相比自主品牌的强势表现,合资品牌市场份额持续被压缩。
尽管上汽大众推出了ID.系列纯电车型,且合资车企中,表现相对出彩,但在上汽大家的销售量占比中,其销售量贡献有限,相对并未形成类似比亚迪、特斯拉的热卖效应。
上汽大众
反观上汽集团整体新能源车销售量一季度达27.3万辆,同比增长近30%。这种增长态势,主要由自主品牌拉动。
应该说,合资品牌在电动化进程中的“慢半拍”,兼之燃油汽车市场场承压,可能是拖累上汽大众Q1销售量下滑的要紧原因。
上汽大众
上汽大众依旧拥有较大优势,足以让其破局和维持优势
不过,我觉得,上汽大众现在依旧拥有较大优势。毕竟,面对目前的销售量重压,上汽大众并没坐以待毙。
一方面,其与母公司上汽集团的技术协同初见效果:搭载L2++级智驾系统的途观L Pro车型,使用与Momenta合作开发的低本钱策略,较新权势相同种类功能本钱相对减少;
其次、上汽大众主力燃油车型如途观、帕萨特仍维持细分市场竞争优势,3月途观家族销售量依旧可观,是细分市场当之无愧的热销车型,成为稳定基本盘的“压舱石”。
上汽大众
应该说,上汽大众现在的销售量下滑局面,并不是是单一合资车企遇见的问题,也是合资车企现在在国内汽车市场处境的缩影。
在自主品牌凭着新能源达成“弯道超车”、市场份额逼近70%的背景下,合资品牌亟需重构价值定位。
假如上汽大众可以在电动化、自动化范围达成差异化突破,或将在“油电切换”的持久战中凸显出优势。
上汽大众
本文结语:
短期来看,上汽大家的销售量波动,应该是传统巨头转型的短期阵痛,对于任何车企而言,应该都非常难防止。我觉得,可以视为正常的市场波动,
长期而言,假如其能依托大众集团的全球技术储备与上汽的当地化能力,在自动化与电动化范围达成“二次爆发”,将让它在将来的市场角逐中继续维持领先优势。
2025年,伴随一系列新车型落地,与本钱控制与生态合作的深化,上汽大众或迎来重点转折点。
当然,但若转型节奏没办法追上市场迭代速度,失速的Q1可能只不过危机的开端。不过,我觉得,就上汽大众而言,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。相比之下,我觉得,与其说上汽大众失速,不如说其“蓄势待发”。
最后,本文数据来源上汽集团官方公告及公开报道,因为统计方法的差异性,可能与其他途径公布的数据存在肯定的差异性,具体以官方数据为准。
本文声明:
本文为车宇世界运营部原创文章,总第11620期,部分图片源自互联网,标注来源的数据及有关资料均为引用。车宇世界原创版权所有,侵权必究。